360:公共场所全程直播?
去年年底,一篇题为《一位92年女生致周鸿祎:别再盯着我们看了》的文章引发关注。文章称,360旗下水滴直播平台侵犯公众隐私,多个360智能摄像机用户将自己在餐厅、网吧、健身馆等公共场所监控到的视频,在360旗下直播平台———水滴直播进行直播,导致其他用户个人隐私受到侵犯。网友可以通过直播观看、点评摄像头下公众的“一举一动”。
对此,360董事长周鸿祎还一度指责该文章对360水滴直播蓄意抹黑,有多处不实,并表示这篇文章有“黑公关”之嫌。但在仅仅几天之后,舆论重压之下的360公司就宣布主动、永久关闭水滴直播平台。公告称,由于内部业务调整,水滴直播自即日起停止运营,360智能摄像机将专注提供可靠的安防监控功能,为用户提供服务。
腾讯:“天天看我们的微信”?
2018年一开头,腾讯成了又一个掉在隐私“坑”里的“倒霉蛋”。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在某论坛上突然“放炮”:“我心里就想,马化腾肯定天天在看我们的微信,因为他都可以看。”
尽管李书福这番推论并没有拿出“实锤”,但他颇为感性的叙述却击中了不少人内心的担忧。他说:“现在个人信息安全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,人几乎是全都透明的,没有任何的隐私和信息的安全。”
腾讯对这种说法很快就做出了回应,微信不留存任何用户的聊天记录,聊天内容只存储在用户的手机、电脑等终端设备上;微信不会将用户的任何聊天内容用于大数据分析;因微信不存储、不分析用户聊天内容的技术模式,传言中所说“我们天天在看你的微信”纯属误解。
支付宝:“晒账单”成了强行授权?
还没等微信这波“保护隐私”的热议散去,支付宝就用实际的行动给自己抢了戏。
本来在微信朋友圈晒一晒支付宝的年度账单正让大家乐此不疲,结果这场颇为“成功”的社交媒体营销却遭到质疑:在看账单之前,客户可能“被同意了”《芝麻服务协议》。
这个协议里都有哪些条款呢?包括“直接向第三方提供相关信息”,可以“将信息进行分析后并推送给合作机构,而且无须另行获得授权”,甚至“有权不支持您撤销第三方的信息查询授权”。不仅如此,即便是“服务终止后,仍可继续保留信息和数据”。另外协议里还有这样的条款:对于第三方因为芝麻信用提供的信息而做出不利于您的行为,您是理解的,不会因此让芝麻信用担责。
此事立马引来网友的强烈吐槽,国家网信办网络安全协调局还约谈了支付宝(中国)网络技术有限公司、芝麻信用管理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,要求切实采取有效措施,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。
支付宝和芝麻信用则用“愚蠢至极”作为道歉词,承认:“用户在查阅自己的支付宝年度账单时默认勾选‘我同意《芝麻服务协议》’这件事,肯定是错了”,同时调整了默认勾选的页面,并告知用户取消授权方法。
百度:监听电话偷窥隐私?
当你使用“手机百度”和“百度浏览器”这两款手机应用的时候,有没有想过不知不觉中隐私就被偷窥了?针对百度公司涉嫌违法获取消费者个人信息等相关问题,江苏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提起了消费民事公益诉讼,而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已正式立案。
对于“监听电话”、“读取短彩信”、“读取联系人”这些指责,百度发表声明称,百度的手机应用没能力“监听电话”,当百度相关应用获取任何用户权限时,都会在安卓系统规定的合理使用范围内,弹窗提示用户是否同意授权以获得相应服务。
同时,百度还辩称,部分网友使用百度后,几分钟后就接到营销电话,是因为网友访问的网页被不法分子植入了恶意代码,而不是百度把你的手机号卖给了别人。
今日头条:调用麦克风偷录用户对话?
一波未平一波又起。眼见越来越多人关注隐私泄漏,今日头条也来凑热闹。据网友爆料,老婆元旦去摘草莓,一没在头条搜索“草莓”,二没在头条看“草莓”类资讯,转天就收到了和草莓有关的推送文章。这名网友打开老婆的手机,发现今日头条使用了麦克风的权限,怀疑其在手机后台偷偷调用手机麦克风,监听用户说话,然后再将讲话内容与头条资讯、广告进行匹配。
无独有偶,在社交平台上更多类似让人“惊吓”的案例开始传播开来。对此,今日头条紧急发布“致广大用户关于授权今日头条使用手机麦克风的说明”,称“除非用户授权头条使用麦克风,否则无法收到语音信号”;“今日头条用户信息积累靠的是用户点击,而在技术上无法通过麦克风收集声音信息的方式获取个人隐私”。(唐玮婕)
四川省网络文化协会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
Copyright©2009SICHUANINTERNETSOCIETY.Allrightsreserved.
通讯地址: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天晖路360号晶科1号3楼 工作QQ:2136693690;联系电话:028-85508997
法律顾问:北京市环球律师事务所上海分所
ICP备案号:蜀ICP备17029961号